智慧农业百科丨什么是旱作农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3
旱作农业概念介绍
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们的农业研究重点在水浇地,而相对忽视对旱地农业增产技术的改进。这是因为灌溉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灌溉面积的继续扩大已经接近极限,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旱地增产技术的改进。各地的生产实践表明,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有巨大增产潜力。
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
1、土地规划
旱区农业建设必须注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应改变过去片面强调重视耕地的观点,要强调草地、森林和农田合理布局,做到地尽其用。每个县市和乡镇,乃至每个村庄,均应按照我国已完成的农业区划和旱区区划制定各自的区域发展规划,确定每块土地的利用方针。
2、径流农业(集水区系统)
径流农业或集水区系统是指通过一个集水区汇集降水来供一个种植区使用。这种集水区系统一般是小型的工程系统,特别适合小农场使用。这种技术的改进与设计对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很有推广价值,我国近几年在北方应用这种技术解决人畜饮水和小面积农田灌溉,效果显著。
3、选择布局
旱区的土壤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尤其是旱地种植,土壤水分差异很大,因此要特别讲究因地制宜,要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来选择作物的物种、品种和种植方式。多样化种植是北方旱区传统农业的特色,正是利用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来抗御自然灾害,达到稳产的目的。
4、水土保持
从长远利益着眼,山区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普遍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行林、田、路、水全面规划,将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很好地综合应用。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气压层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钱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5、间混套种
旱地的间混套种是北方山区旱地种植的传统经验,特别是豆科与禾本科的间混套种,不但有培肥土壤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能够平衡土壤水分,达到稳产的目的。
6、调节播期
华北地区集中的雨季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而春季播种的禾谷和豆类作物处于一个需水高峰时期,如何使作物需水高峰和自然降水高峰时期尽量吻合,是一种农艺的技巧,这就需要进行播种期调节。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