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百科丨常用的农业传感器有哪些?

来源:江苏叁拾叁
发布时间:2025-09-22
智慧农业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智慧农业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智慧农业可以实时采集温室温度、土壤温度、CO2浓度、湿度信号及光照、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关闭指定设备,可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的自动监测、环境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传感器来监测和优化农业实践。以下是智慧农业中常用的十大传感器:
1.土壤湿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为农民提供实时数据。这有助于高效灌溉管理,防止农作物浇水过多或过少。
2.天气传感器:天气传感器收集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和太阳辐射数据。这些信息有助于预测天气模式并相应地调整耕作方式。
3.作物健康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监测各种参数,如叶绿素含量、叶片温度和植物应激水平。通过检测疾病、营养缺乏或虫害的早期迹象,农民可以及时采取行动保护作物。
4.pH传感器:pH传感器测量土壤的酸度或碱度。保持正确的pH值对于植物最佳吸收养分至关重要。这些传感器可帮助农民调整土壤pH值并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5.光传感器:光传感器监测农作物接受的光强度和质量。这些信息使农民能够优化室内种植的人工照明或调整种植位置以获得更好的阳光照射。
6.作物产量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测量植物高度、冠层密度和水果/蔬菜大小等因素来估算作物产量。这些数据可帮助农民规划收获时间表并预测市场供应。
7.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风的强度和方向。这对于设置喷灌系统、防止风害和调节温室通风非常有用。4.
8.水质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用于监测灌溉水的质量,包括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等指标。这对于确保灌溉水的质量并减少土壤盐分和化学物质累积至关重要。
9.CO2传感器:CO2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室或室内农业环境中的CO2浓度。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优化温室通风和CO2施肥,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10.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水池、水箱或灌溉系统中的水位。这有助于确保灌溉系统正常运行,避免水资源浪费和农作物缺水。
此外,还有叶片长势传感器、果实成熟度传感器等特定用途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帮助农民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这些传感器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准、高效和可持续。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农民可以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