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百科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介绍

来源:江苏叁拾叁
发布时间:2025-09-23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农业文明发展的基因宝库,更是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核心基础。它不仅包含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畜禽品种,还涵盖了支撑农业系统的土壤微生物、传粉昆虫、天敌生物等各类生物,以及由这些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本质上是保护农业生产的弹性与可持续性,避免因品种单一化、生态系统简化导致的农业脆弱性风险。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定义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所有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三者相互关联、共同支撑农业系统的稳定运行。
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部不同品种/品系的基因差异,是品种改良、抗逆(抗病、抗虫、抗极端气候)的基因来源
物种多样性:农业系统中涉及的各类生物物种,包括生产性物种(作物、畜禽、水产)和支撑性物种(土壤微生物、传粉昆虫、害虫天敌)
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差异,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保障粮食安全与抗风险能力
抗逆性保障:多样化的品种是应对灾害的缓冲器。例如,当某一高产品种因突发病虫害大面积减产时,地方传统品种可能因自带抗病基因而存活,避免全军覆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耐旱、耐涝的地方品种可成为培育适应极端气候新品种的基因来源。
产量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可提升农田生产力的稳定性。例如,稻田中种植紫云英可改善土壤肥力,搭配养殖稻田鸭,即使不依赖化肥农药,也能维持稳定产量,避免单一作物连作导致的土壤退化与产量下降。
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与减少污染
自然控害: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可通过天敌制衡减少病虫害,降低化学农药依赖。例如,农田周边种植开花植物(如波斯菊)可吸引寄生蜂(蚜虫的天敌),同时为蜜蜂提供蜜源,既控制虫害,又保障作物授粉,形成授粉-控害双益生态链。
土壤健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是土壤肥力的核心。豆科作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蚯蚓对土壤的疏松作用,可减少化肥使用,避免土壤板结与水体富营养化(如化肥流失导致的河流水华)。
3.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品种改良的基因库:农业生物多样性是育种创新的原材料。例如,我国科学家从野生稻中发现抗稻瘟病基因Pi9,培育出多个抗病高产水稻品种;从地方猪种中提取耐粗饲基因,用于培育适应低精料喂养的环保型猪种,降低养殖成本与碳排放。
特色农业与经济价值:地方特色品种是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可带动乡村经济。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