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百科丨农业农作物育种技术

来源:江苏叁拾叁
发布时间:2025-09-25
农业农作物育种技术是改良作物遗传特性以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应用植物生态学、病理学等学科知识。该技术通过种质资源收集、人工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培育新品种,2023年4月中国启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实质性派生品种(EDV)试点。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遴选21种作物、326个优良品种,涵盖骨干型、成长型等类型,同步发布133个主导品种和143项主推技术
农业农作物育种技术主要包括杂交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不同技术路径在提升作物产量、抗病抗虫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杂交育种
通过人工杂交不同基因型个体,将双亲优良性状结合,形成新品种。例如袁隆平团队通过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使亩产从300公斤提升至600公斤。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至今仍是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主流育种手段。
分子设计育种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聚合多个优良基因,例如将抗稻瘟病、抗虫及氮高效基因组合,培育出玮两优2268等新品种。这些品种对稻飞虱有显著抗性,且产量比对照组增产5%以上,已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基因组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突变改良作物性状,如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利用耐密、抗倒伏等技术,使玉米亩产突破1000公斤。该技术通过精准调控基因表达,实现作物对密植、逆境的适应性提升,为高产稳产提供新路径。
传统育种与现代技术结合
当前育种实践中,传统杂交方法与分子技术协同应用。例如中农大201玉米品种通过“增密、调肥、抗逆等技术策略,结合水肥一体化管理和绿色防控,实现亩产突破。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