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中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有哪些?应用案例介绍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4
随着5g通讯、大数据与传感器技术的突破,农业物联网已成为推动智慧农业变革的核心动力。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技术正在帮助农场实现降本增效,解决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痛点。那么智慧农业中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具体有哪些呢?有什么经典应用案例介绍?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详细内容。
智慧农业中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有哪些?
一、环境监测:让作物“开口说话”
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至云端。例如:
智能温室:根据作物生长模型自动调节通风、补光设备,使蔬菜产量提升30%。
病虫害预警:通过光谱分析叶片颜色变化,提前7天发现病害风险,减少农药使用量。
二、精准灌溉:节水与增效的平衡术
传统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率高达60%,而物联网技术可通过以下方式优化:
滴灌控制系统:结合土壤EC值(电导率)与气象数据,动态调整灌溉量,节水40%。
无人机巡检: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可绘制农田水分分布图,指导分区灌溉。
技术融合点:某新疆棉田项目通过物联网+AI,实现每亩年节水150立方米。
三、设备互联:打造无人化农场
从播种到收割,物联网技术正推动农业机械智能化:
智能拖拉机:通过GPS+RTK定位实现厘米级作业精度,减少重复播种。
牲畜监测:佩戴智能项圈的奶牛可实时上传活动量、体温数据,异常时自动报警。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介绍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泗阳县高标准农田智慧化中心就是非常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泗阳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对标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全力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对新袁镇730亩农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运行建设,建成具备精细化管理、业务数据分析、数据智能决策于一体的泗阳县高标准农田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泗阳高标准农田建设引领示范区。
项目优势
坚持因地制宜,以高标准农田改造为契机,以稻麦种植数智化为目标,对新袁镇730亩农田建设进行个性定制,重点开展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农田环境监测、遥感监测、耕地质量提升、智慧水利和农机农艺融合等内容建设,运用“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形成“1+2+2”的泗阳县智慧农业生产管理体系,构建新袁镇本土农田建设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图上察农田、建项目、看过程、查数据、汇成果,实现稻麦轮作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的目标,支撑无人农场农事操作决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经验效果
通过对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科技的普及,可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大田农作物各生长时期状况,实现大田农作物种植管理由“点”到“面”的转变,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还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水、肥、药约1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约15%,劳动力用工成本减少10%。
农业物联网技术正从单一设备向全系统解决方案演进。据预测,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其中物联网技术贡献率超60%。企业若想抢占先机,需结合具体场景(如大田种植、设施农业)定制化部署物联网系统。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