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在特色农业种植中的实践

来源:江苏叁拾叁
发布时间:2025-10-11
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种植环节的精准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特色农业种植提供了从环境监测到生长管理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本文聚焦智慧农业在特色农业种植中的实践,探讨其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及产业价值,为从业者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智慧农业在特色农业种植中的实践
技术赋能:智慧农业的核心支撑体系。智慧农业在特色农业种植中的实践,首先体现在技术工具的精准应用。以土壤监测为例,FDR频域反射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土壤湿度、EC值、pH值等数据,结合LoRa通信模块实现5-10公里范围内的低功耗传输,确保茶园、果园等特色作物种植区的土壤数据实时同步至云端。在环境监测层面,多参数气象站集成温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传感器,通过Zigbee协议组建自组网,每15分钟上传一次数据,为中药材、花卉等对气候敏感的特色作物提供生长环境画像。病虫害预警方面,基于AI图像识别的智能虫情监测站可自动捕捉害虫影像,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识别虫害种类,结合气象数据预测爆发趋势,实现未病先防。
实践案例:特色作物的智慧种植范式。在云南普洱茶产区,企业可以通过部署智慧农业系统实现茶叶品质的精准管控。茶园内每20亩设置一个监测节点,集成土壤湿度、氮磷钾传感器及微型气象站,数据经边缘计算网关处理后,通过5G网络上传至智能决策平台。系统根据茶树生长周期模型,自动调整灌溉量和施肥配比,使春茶氨基酸含量提升12%,茶叶加工成品率提高8%。在山东寿光,智慧农业大棚内的草莓种植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通过分析叶片反射光谱判断氮素营养水平,结合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按需供给,使草莓糖度稳定在12-14度,亩产值突破10万元。
产业价值: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智慧农业在特色农业种植中的实践,不仅提升了单产效益,更推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升级。在种植端,数据驱动的精准种植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如在蓝莓基地通过土壤墒情监测实现节水灌溉,年节水30%,同时减少20%的农药使用。在加工端,智能分选设备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可自动分级特色水果的糖度、硬度,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在销售端,区块链溯源系统记录种植全流程数据,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作物生长环境、施肥记录等信息,产品溢价能力提升15-20%。
挑战与对策: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破解。当前智慧农业在特色农业种植中仍面临技术适配、成本投入等挑战。针对特色作物生长周期长、环境敏感的特点,需开发专用传感器,如针对人参种植的深层土壤温度传感器、针对荔枝花期的花期监测模块。在成本控制方面,可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合作+农户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如县城对智慧农业设备给予30%的补贴,吸引农业合作社参与建设。
智慧农业在特色农业种植中的实践,通过技术工具的精准应用、典型场景的示范引领、产业链的协同升级,实现了从经验种植到数据种植的跨越。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更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标准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未来,随着5G、AIoT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智慧农业将在更广泛的特色农业场景中释放潜力,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智慧生态。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