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棚温室环境调控技巧有哪些?

来源:江苏叁拾叁
发布时间:2025-10-11
在智慧农业的浪潮中,智慧大棚通过环境精准调控实现作物生长的最优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核心载体。如何科学实施温室环境调控?本文聚焦智慧大棚温室环境调控技巧,从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通风五大维度,揭秘可落地的调控技巧,助力农业从业者构建高效、稳定的智慧温室系统。
智慧大棚温室环境调控技巧有哪些?
温度调控:智能系统与材料协同的恒温之道。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智慧大棚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外温度,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自动调节加热/制冷设备,确保温度在作物最适范围。例如,番茄生长需保持25-28℃日温、18-20℃夜温,智能温控系统可自动开启热风炉或水暖设备升温,或启动湿帘风机降温。保温材料方面,双层中空玻璃或聚碳酸酯板配合保温帘自动开合,能有效减少热量散失,提升保温效率。地温管理则通过地埋加热管或电热膜,维持根区温度稳定,促进根系发育,避免地温过低导致的生长迟缓。
湿度调控:动态平衡与病害防控的湿度密码。湿度调控需兼顾作物需求与病害防控。智能加湿除湿系统通过超声波加湿器或高压微雾系统增加湿度,结合除湿机或通风系统降低湿度,保持相对湿度在作物需求范围。例如,叶菜类需70-80%湿度以维持叶片水嫩,而花卉类需50-70%湿度以避免灰霉病。通风换气是湿度调控的关键,智能通风系统可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通风口开合,既排除过湿空气,又补充二氧化碳,实现动态平衡。
光照调控:光谱优化与智能补光的光合引擎。光照直接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智慧大棚采用LED植物生长灯,根据作物光谱需求调节红蓝光比例,延长光照时间。例如,果菜类作物需红蓝光比例3:1以促进开花结果,而叶菜类需蓝光比例略高以提升叶片品质。遮阳网自动控制系统则通过光照传感器调节遮阳网开合,避免强光灼伤作物,同时保持适宜光照强度。在冬季或阴天,智能补光系统可自动开启,确保作物获得足够光照,维持正常生长。
二氧化碳浓度调控:增施系统与通风配合的碳源管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直接影响作物产量。智能增施系统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或液态二氧化碳钢瓶,根据作物需求自动调节二氧化碳浓度,一般维持在800-1200ppm,促进光合作用效率。例如,黄瓜在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时,光合速率可提升20%以上。通风系统则与增施系统配合,在增施二氧化碳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导致作物气孔关闭,同时排除有害气体,维持空气清新。
通风调控:空气流通与病害预防的呼吸系统。通风是调节温湿度、排除有害气体的核心手段。智能通风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自动调节通风口开合,保持空气流通。例如,在高温高湿季节,通风系统可自动开启天窗或侧窗,排除过湿空气,降低病害发生风险。防虫网配置则能有效防止害虫侵入,减少病虫害发生。此外,通风系统还可与加热/制冷设备联动,实现温湿度的精准控制,提升调控效率。
智慧大棚温室环境调控技巧通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通风,实现了作物生长环境的最优化。这些技巧不仅提升了产量与品质,更推动了农业向精准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未来,随着物联网、AI、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大棚将实现更智能、更自适应的调控模式,为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掌握这些调控技巧,是构建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智慧温室系统的关键,也是现代农业从业者必备的核心能力。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