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监测站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来源:江苏叁拾叁
发布时间:2025-10-13
在智慧农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土壤墒情监测站作为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装备,正逐步替代传统经验判断模式,通过实时采集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等多维度数据,为科学灌溉、节水增效提供数据支撑,成为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土壤墒情监测站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是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基础功能。通过埋设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电导率探头,设备可实现从表层到根系活动层的立体监测。例如部署的监测站可同步采集0—100厘米土层的湿度、温度及pH值数据,每15分钟自动上传至云平台,形成动态墒情曲线。部分先进设备还集成气象模块,同步监测降雨量、蒸发量及光照强度,构建空地一体的环境监测网络。这些实时数据通过4G/5G或LoRa无线传输至管理平台,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田间墒情实时状态与历史变化趋势。
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显著提升农业管理效率。基于采集的墒情数据,系统可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自动计算需水量,生成精准灌溉方案。例如,番茄大棚通过监测不同土层湿度与电导率,优化水肥配比,使番茄裂果率降低10个百分点,亩均增产1200斤。在灾害预警方面,系统通过分析土壤湿度异常变化,可提前3天预警干旱或渍涝风险。2024年山东大蒜产区通过该功能规避了2000万元以上的旱灾损失。长期监测数据还能为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如识别保水能力弱的区域,指导施加有机肥或实施深松耕作。
多场景应用与生态保护功能持续拓展应用边界。在节水灌溉领域,监测站配合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按需供水,新疆棉田应用后水资源利用率提升25%,亩均节水成本降低80元。在生态保护方面,持续监测数据可评估土壤污染状况,预警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超标,并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部分设备还集成防盗防位移模块,通过北斗/GPS双定位确保设备安全,同时支持远程固件升级与故障诊断,保障监测连续性。
从大田到温室,从节水灌溉到生态保护,土壤墒情监测站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决策与多场景应用,构建起农业精准管理的技术闭环。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产量与质量,更通过资源高效配置实现节水节肥、降低能耗,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随着国产高精度传感器与AI算法的突破,未来土壤墒情监测站将进一步拓展智能灌溉推荐、跨平台数据共享等功能,为全球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注入更强科技动能,真正实现从 经验灌溉”到 数据驱动”的现代农业变革。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