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百科丨什么是农业环境监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9-23
农业环境监测的概念
农业环境监测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对农业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能量、污染强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周期性监测的技术过程。其核心任务包括掌握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评估污染物对农业生物的危害、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指导农用化学品安全使用及污染事故仲裁技术支持。
监测范围涵盖耕地质量、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重点地块等对象,主要检测项目包含土壤理化指标(容重、pH值、阳离子交换量)、重金属含量(总汞、总镉)、农产品农药残留及灌溉水质等。检测手段结合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等预处理技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分析与近红外光谱法等仪器检测方法。技术标准执行《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与《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25。
监测体系融合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相机进行作物健康监测,为精准农业提供硬件支持。服务流程涵盖现场踏勘、采样分析、实验室分析及专家评审环节。
农业环境监测的监测目的
农业环境监测既是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又是人类生存大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追踪污染物在农、畜、水产品中的残留和蓄积动态,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人体健康,为农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和性质可分为三类:①常规监测。又称监视性监测或例行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是指定期、定点对农业环境要素、农用化学物质及农产品中污染物的含量进行分析测试。需要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起固定的监测点位,按照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对一些农业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长期的监测,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来判断农业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揭示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农、牧、渔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因此,常规监测需要通过各级农业环境监测网的协调工作来完成,并应逐步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②特种目的监测。也称应急监测,一般均为特定目的服务,如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解决环境执法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向司法部门提供所需的仲裁结果数据)、咨询监测(根据咨询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测定并提供有关数据、资料)。③研究性监测。指为探索来自各类污染源的不同污染物进入农业生态系统,被动、植物吸收后,污染物沿食物链迁移、转化、浓缩、积累的规律。
农业环境监测的监测任务
农业环境监测的任务包括:①掌握农业环境质量状况,确定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污染途径,预测农业环境发展变化趋势,为制定农业环境保护计划、规划提供依据。②通过监测,判定各种污染物不同浓度范围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产品的危害程度,结合我国国情,为制定各项农业环境质量标准和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提供依据。③通过对农用化学物质和垃圾、污泥、粉煤灰等进入农业环境的废弃物进行监测,为安全合理使用这些物质提供依据,以指导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安全使用化学农药,安全、合理利用城市、工业废物,化害为利,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环境。④进行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为污染事故及时处理提供依据,为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上的技术支持。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