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机丨畜禽饲喂机器人

来源:江苏叁拾叁
发布时间:2025-09-26
畜禽饲喂机器人是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的代表性设备,核心定位是替代人工完成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精准配送、定量投喂、数据采集与智能调控,通过集成导航、感知、控制等技术,实现饲喂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与精细化,是规模化、现代化畜禽养殖的核心装备之一。
畜禽饲喂机器人的组成部分
行走与导航系统
作为机器人的腿脚与眼睛,负责实现全养殖场的自主移动与路径规划,是其摆脱人工操控的基础。
行走机构:根据养殖场景适配不同类型,规模化猪场、牛场多采用轮式行走(承重强、移动快);潮湿或多杂物的鸡舍、鸭舍常采用履带式行走(防滑、通过率高)。
导航技术:主流采用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GPS/北斗融合方案——机器人首次运行时自动绘制养殖场地图,后续可按预设路径行走,同时通过激光雷达或视觉传感器规避栏舍、畜禽等障碍物。
饲喂执行系统
核心功能是按需取料、精准下料,是决定饲喂效果的关键。饲料存储单元:即料仓,容量根据养殖规模设计,部分配备防潮、防结块装置。定量下料机构:通过螺旋输送机或振动式下料器控制饲料量,配合重量传感器实现克级精度投喂。投喂方式:适配不同畜禽类型——针对猪、牛采用定点下料至食槽;针对禽类(鸡、鸭)可采用均匀撒料或管道输送至笼养食槽。
感知与检测系统
相当于机器人的神经末梢,负责实时采集环境与畜禽状态,为精准饲喂提供数据支撑。环境感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氨气传感器监测舍内环境,避免因高温、高湿度导致饲料变质。畜禽感知:部分高端机型搭载视觉传感器,可识别畜禽的采食状态、体型。物料感知:料仓内的料位传感器实时监测饲料余量,不足时自动触发回仓补料指令;食槽内的重量传感器记录剩料量,反向优化下一次饲喂量。
智能控制系统
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整合数据、下达指令,通常由本地控制器+云端平台组成。本地控制:基于PLC实现行走、下料、避障等基础动作的实时响应,确保离线状态下仍能正常工作。云端平台:通过4G/5G或WiFi将饲喂数据上传至云端,养殖人员可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远程设置饲喂计划、查看设备运行状态,甚至接收故障报警。
能源供给系统
保障机器人持续运行,主流采用锂电池+自动充电模式。电池容量通常为50-200Ah,单次充电可满足8-12小时连续工作。配备自动充电坞,当电量低于20%时,机器人可自主规划路径返回充电,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
畜禽饲喂机器人不仅是替代人工的工具,更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核心枢纽,推动养殖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智慧化转型。

助力中国 影响世界
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农业产业数字大脑、农业AI大模型、农业产业模型和农业智能终端装备产品为核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先驱,叁拾叁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的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多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农业园区、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政府提供完备可靠的服务。叁拾叁已经成功落地580多个重点项目,客户企业主体25000多个。